颍东区农村电商工作情况报告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颍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电商扶贫工作部署,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健全城乡电商体系建设为主抓手,不断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打造助农增收新引擎,2018-2020年全区新注册电商经营主体367家,累计达515家,三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4.32亿元,其中2018年实现电商交易额4.66亿元,同比增长129.5%;2019年实现电商交易额7.63亿元,同比增长163.7%;2020年实现电商交易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157.7%。三年农村产品上行10.82亿元,年均增长157.7%。三年来省级示范建设有电商示范镇3个,电商示范村8个,农村电商品牌4个,“安徽好网货”3个。获评2018年度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和2020年度安徽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先进县。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73.6万元,经上报中央审批同意,实施省级电商示范镇、电商示范村、电商示范点、农村电商品牌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资金拨付160万元,18个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
         二、 工作举措
       (一)政治引航,推动给力。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电商颍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颍东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2+5”电商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两中心、五体系”,“挂图作战”,问题不过夜、研究不隔天,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经费给经费,全面支持保障电商发展。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出台《颍东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暂行)》、《关于印发颍东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实化细化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在平台搭建、网点铺设、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上给予重点扶持。三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44.6万元。健全工作机制。把“电商颍东”建设纳入区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行“周通气、月调度、年考核”,凝聚上下攻坚合力。
      (二)平台引领,壮大实力。高标准提升“两中心”。投入近900万元,分三期完成1.2万平方米的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供应链运营中心装修改造,采取社会化方式管理运营,目前已实现农村产品追溯、检测、品控、分拣、包装、代销“六统一”标准化服务,孵化袁寨烤鸭蛋、冉庙土鸡、杨楼黑皮冬瓜等产品30余种;开发线上销售平台小程序“颍东特色馆”,淘宝特色馆、1688特色馆、京东特产馆等,上架李土楼粉丝、亿达缘富硒黑花生、烤鸭蛋等产品56个;吸纳电商、微商企业40余家。快节奏畅通“物流体系”。高标准打造快递产业集聚区,皖北快递产业园入驻邮政、中通、申通、红楼国通、极兔快递等知名快递企业8家,快件日单量达50余万件。建立完善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1个区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入运营,12个镇级物流配送中心、71个村级快递网点完成铺设,部分乡镇实现一天两次配送,派件时效和城区基本保持一致。重实效优化“农村站点”。对全区68个电商服务网点实行“一点一策”优化提升,每个网点增设扶贫产品销售专柜,代收代销当地富余农产品。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做到每月“张榜”通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2020年,全区村级服务网点实现销售额2640万元,同比增长86.3%。
      (三)创新引导,激活潜力。在产品上行上用力。注册公众品牌“颍区味道”,积极对接“惠农网”“一亩田”等电商平台,2020年销售冬瓜、西瓜、南瓜、桃子等季节性蔬果800多万斤。整合、搭配、组合区内粮油米面、小吃零食等特色产品20余种,推出“颍东味道”大礼包,对接全国政协等国家机关单位“定点助销”,2019年10月份项目开展以来,销售5307份、金额72.2万元。2020年,对接定点帮扶省直机关单位采购贫困户、带贫企业产品200余万,全国政协工会采购贫困户、带贫企业产品100余万元。在农产品上行上用心。充分把握本地农产品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依托阜阳商厦菜递APP平台,建立起本地优质农产品与省内高等院校联系,实现农户按需种植、“订单配菜”。目前,已向安徽大学等17所高校食堂提供“面向采购”服务,“点击配给”农产品4200余万元。在带动就业上用功。打造推广“电商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插花瓦大扶贫农场、兰楼村永牵胶带、大任村福先生等14家电商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239人,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4万余元。
      (四)示范引路,迸发活力。灵活方式互动。一是引进京东电商物流园项目,由京东集团和万创集团合作,在颍东区投资建设,项目占地365亩,投资总额20亿。目前土地已报批,正在做土地挂牌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二是建立“农村电商工作微信群”,架起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电商经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畅通农产品价格、产量、供需渠道,通过“网路”实现快捷对接销售。2020年,“工作群”助销农产品413万元;通过“工作群”,杨楼孜镇80万斤8424西瓜销售一空,价格比市场批发价高0.3-0.5元/斤。强化培训促动。邀请山东临沂等电商平台运营专家,有业绩、有经验的“网点达人”进行针对性技能培训,推广实操方法和经验。举行阜阳首届新媒体电商论坛、开设“电商直播短视频实操培训班”。三年来,开展电商培训100余期,参训电商经营个体户、直播带货小主播、乡镇村居干部等2万余人次。典型示范带动。借力新媒体、新平台营销推广电商扶贫典型案例,如袁寨镇同庄村高春虎,因残致贫,整合全区西瓜、大豆、黑皮冬瓜等优质农产品,利用电商网点对接知名电商平台销售,顺利实现脱贫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其典型事迹被阜阳日报社、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在市、区都起到了很好带动效应。
        三、不足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区在农村电商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突出困难:一是农产品上行难。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多,生产规模小,相对分散,标准化低,农村产品品牌知晓度和影响力有限,且质量包装、安全追溯、交付索赔机制不健全,导致销售还不够理想,2020年农村产品上行交易额仅占全区电商交易额的48%。二是物流配送难。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多数农产品价格不高,新鲜农特产品缺少冷链保鲜,高度整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快运企业比较缺乏,物流、配送、运营等成本较高,配送的直达性和时效性尚有差距。三是电商人才引进培育难。我区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大区,留守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客观上这类群体发展电商意识不强,把贫困对象培养成电商业务能手更为困难。同时,受区域环境和经济因素影响,外来的优秀电商人才难以引进,尤其是电商应用型人才比较匮乏,电商主体培育转化困难。我们深知解决上述困难,离不开地方精准施策、不懈努力,但更离不开上级的关心关注、大力支持。当前,颍东区虽摘掉了“国贫区”的帽子,但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230亿元)、地方可支配财力(2020年财政收入25.99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1.34万元)、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等不高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距离东部沿海和皖南等县区还有不小差距,亟需争取上级支持、扩大开放合作、谋求“弯道超车”。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电商工作系列部署,大力实施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进一步畅通农村物流体系,推动更多更优质农产品上行,促进更多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提高农村群众生产便利度和生活水平。
       一是强化“财”“策”支撑,夯实工作基础。思想上更加重视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围绕目标、效果、问题三导向,强化资金支持,完善奖补政策,强化招商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电商振兴乡村工作中来。紧盯基层需求,细化工作方案,完善推进措施,抓好政策的衔接和配套。坚持高位推动,健全高频调度机制,凝聚上下工作合力,造浓齐抓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点”“面”结合,抓好服务提升。依托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供应链运营中心,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邮乐农品网、供销e站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信息咨询、业务培训、创业孵化、营销策划等综合服务。强化扶持政策引导和宣传,全年引进15家以上优质电商企业入驻平台,推动小微电商企业抱团集聚发展。提升乡村服务网点的承载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一网多用”功能叠加。
       三是破解“畅”“达”困局,满足群众需求。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完善仓储配套,促进物流服务网络共享和仓储配送物流设施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以推进区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为抓手,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畅通“微循环”,做到物流服务无盲区,从根本上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引导物流企业针对农产品物流特点,积极发展产地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和定制配送等冷链物流,建设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需求的全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推进“产”“销”建设,强化品牌打造。围绕电商线上销售需求,加强农产品源头管理,推动农业企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及网销产品商标注册,特色打造农产品和农村工业品、民间工艺品、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形成农村产品品牌成长良性机制,推进产品信息可视化、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查。全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品牌2个、阜阳市知名商标品牌4个以上。
       五是聚焦“实”“效”要求,做实农村电商工作。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的规范管理和运营。依托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孵化工程,建立颍东区网货展示中心、网货实体配送中心,推进实体与网络相融合,促进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让电子商务更好便民惠民利民。
       六是把握“新”“特”标准,强化示范培育。学习借鉴“三瓜公社”、“三只松鼠”经验,选择插花、口孜、新乌江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行政村,选准主导产品,实施特色电商示范创建工程,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平台,提供仓储物流、人才培训、运营指导等公共配套服务,引进知名电商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商建设,目前已培育电商特色小镇1个、电商示范村4个。
 

更多资讯